宇宙如何形成,人类如何产生等问题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人。关于这些问题,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不同文明所持有的不同宇宙观。其中,又以两种宇宙观最为典型。
一种是以《圣经》为代表的静态宇宙观。《圣经》是关于上帝的书籍,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上帝造出来的,一旦造出来后,就不再变化了。
一种是以《易经》为代表的动态宇宙观。《易经》是关于变化的书籍,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这两本书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或者以静态宇宙观为基础,或者以动态宇宙观为基础,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的演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现在,我们知道,宇宙爆炸论科学地描绘了宇宙的形成,进化论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的产生。
宇宙爆炸论认为,宇宙是百亿年前从一个奇点爆炸出来的,有词为证。
《江城子•时间简史》
分子原子至电子,不确定,对称破。
高能加速,磁场控电荷。
量子力学显身手,击粒子,测夸克。
且以光速渡银河,会仙女,数漩涡。
茫茫宇宙,时空有几多?
百亿年前大爆炸,仍膨胀,留微波。
根据生物进化论,人类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并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等发展过程。
在中国大地上,人类已经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从二百万年前的上陈人,到一百多万年前的西侯度人、元谋人、郧县人,到几十万年前的洛南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到十几万年前的长阳人、万寿岩人、许家窑人,到十万年内的丁村人、下川人,再到一万年之内的裴李岗人、河姆渡人、仰韶人、龙山人。一代代的人类,在中国大地上生生不息,从古人类一直发展到了现代人。
我们再回过头来比较各民族的传说,不能不赞叹以《易经》动态宇宙观为基础的中国传说的伟大。因为,在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传说中,中国的宇宙起源传说和人类产生过程与现代科学的解释最吻合。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就是中国古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此为开端,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历史。
最初,盘古开辟了天地。
很久很久以前,世本混沌,盘古在其间昏睡。有一天,盘古醒了,睁开眼睛一看,什么也看不见。盘古顺手一摸,摸到一把大斧。大斧一抡,将混沌打破了。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不让天和地再合起来,盘古用手撑着天,脚踩着地。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一直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已经变得很高了,地也已经变得很厚了,盘古也变得很长了。盘古累倒了。
累倒后的盘古,左眼睛变成了太阳,右眼睛变成了月亮,头发变成了日月星辰,血变成了江河湖海,肉变成了土,皮肤变成了草木,齿骨变成了金石,汗变成了雨,身体上的虫子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盘古以自己的身体,就这样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有歌为证,
《盘古开天辟地歌》(民歌)
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
划洲来住人,造海来蓄水。
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
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
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
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
盘古开天,揭示了宇宙从小到大的动态发展过程,与宇宙爆炸论所描述的宇宙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相似。这里,不难看出,盘古就代表宇宙爆炸期间的能量。这种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等质量。可以说,盘古开天是最早的宇宙爆炸论。
盘古开天辟地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出现了两个人头蛇身的人。这两人,既是兄妹,也是夫妻。男的名叫伏羲,女的名叫女娲。
女娲看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总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有一天,女娲在河边行走,看到了自己在水里的倒影。于是将土和水放在一起,和成泥,照着自己的模样捏成了人,还给这些人捏上了腿。这些人被捏出来后,女娲对着他们吹口气,他们就活蹦乱跳地在地上走开了。女娲不停地造人,但地上的人还是很少。女娲于是让造的男人和女人婚配,这样,人就可以自己繁衍了。
女娲造人,揭示了地球上的生命从动物到半动物半人、再到人的进化过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一致。
女娲造出了人后,伏羲就带领着这些人开始了在自然界的生存。但是,残酷的自然条件,狂风、暴雨、巨雷、闪电,都构成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胆颤心惊。伏羲通过俯仰天地,感触水火,辨听风雷,考究山泽,豁然开朗,而得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卦。八卦穷万物运行之理,揭万物转化之机。有了八卦,人们就有了智慧,可以用智慧来进行预测,从而提高了生存机会。
随着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早期的山洞不够住了,很多人就来到了平原上。平原上虽然物产丰饶,但是人类没有地方居住。有巢氏就发明了房子。自从有巢氏发明了房子后,人们就可以随处安家,不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了。
其时,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结果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不周山本为撑天的柱子。柱子倒了,天也塌了。天上不停地下暴雨,民不聊生。女娲看到自己造的人在受苦,遂炼石补天。天补好后,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自然界虽然有火,但人们没有掌握取火的方法。因此,人们吃的都是生的,经常生病。燧人氏为了让人吃上熟食,乃发明了钻燧取火。这样,人们就掌握了取火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吃到熟食了。火还被用来对付猛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除了吃肉外,当时的人们吃得更多的是野草。这些野草,有的有益,有的有毒。为了让人们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神农氏乃遍尝百草。终于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摸清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样,人们根据神农氏的建议,就不会生病了。神农氏又将一些有益的野草进行种植,这样就有了庄稼。
经过女娲氏、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的努力,人们终于掌握了在自然界生存的强大本领。这五位,因为巨大的功绩,而被人们合称为五氏。伏羲、燧人、神农又被合称为三皇。
神农氏,又称炎帝。炎帝统治后间,黄帝的部落与炎帝的部落发生了冲突。在阪泉之战中,黄帝部落兼并了炎帝部落。这两个部落共同形成了华夏族,其后代合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时期,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发明创造很多。
黄帝开创干支纪年法,以六十年为一轮回,是为黄帝纪年。自从有了黄帝纪年,人们就可以根据黄历来预备农事,发生的事情就可以按照年代记录下来。
黄帝的史官仓颉,依据山川日月、云雨鸟兽的形状,造出了文字。自从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将事情通过文字流传下来。
黄帝的另一个史官隶首发明数字,始作算数。
黄帝的大臣岐伯遍尝百草以求医药,作《黄帝内经》。
黄帝的乐官伶伦,发明律吕、据以制乐。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纺丝以制衣服。
黄帝去世后,其孙高阳继位,称为帝顓頊。
颛顼去世后,黄帝之曾孙高辛继位,称为帝喾。
帝喾去世后,其子放勋继位,称为帝尧。
尧之时,洪水滔天,用鲧治水。鲧用堵的办法,结果洪水越治,反而泛滥得越厉害。
帝尧老了,因舜贤明,遂将帝位禅让于舜。
黄帝、顓頊、帝喾、尧、舜合称五帝。
舜即帝位,率领文武百官于一年之岁首祭拜天地,从此开启了过年之传统。
为了治理洪水,舜斩鲧,并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一心治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的办法,终于治水成功。
因禹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于禹。
这种通过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贤能的人,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结果就是,尧舜禹三个人都是大圣人,其统治时期也是中国政治最清明的时期。一直到现在,人们还用“尧天舜日”来形容理想的社会。可见禅让制的优越性。
古代中国的禅让制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一样,是人类社会对首领继承问题进行的伟大探索。这两种制度,都通过文明的方式选出了杰出的首领,和平地解决了继承问题,与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因为争夺王位而导致的血流成河截然不同。虽然不幸的是,囿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两种制度都没能连续下去,而被家天下所取代。但是,这两种制度作为人类政治史上的伟大探索,依然在长久地启发着后人。现在,民主制度在消失几千年后,已经浴火重生,在很多国家扎下了根。禅让制如果能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也自然会有浴火重生的机会。
人们感念禹治水的功绩,亲切地称禹为大禹。
大禹去世后,大禹的儿子启非常贤明,遂接替禹而即帝位,国号为夏。夏朝的建立,开始了家天下的传统。
夏朝后期,夏王桀荒淫残暴,民不聊生。而商汤具有仁德。
商汤有一次在路上走着,看到有个猎人在用网捕猎,口称:“上天保佑,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四面八方的飞禽走兽都进入我的网中。”
商汤对那人说:“把飞禽走兽一网打尽太残忍了。”于是商汤解开此人的网,去掉三面,只留一面,说:“想往左的,往左。想往右的,往右。不想活的,钻到网里去吧。”
商汤说完,乃对猎人说:“做人要网开一面,哪怕就是飞禽走兽也不应赶尽杀绝。”
因为商汤仁德,遂天下归商,夏朝历400年而亡。
商汤灭夏后,国富民安。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生产出的产品,被称为商品。商人拿着商品,经常去周边各部落进行交换,从此,进行商品交换的人在中国被称作商人。
商朝末年,纣王天资聪颖,力大无比。在位期间,远征南方,将国土从中原拓展到了东南沿海。可惜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国内空虚。而周部落文王和武王父子两代通过姜子牙的辅佐,实力大增。周武王遂趁机起兵,夺取了商朝首都朝歌,称为武王伐纣。商遂历600年而亡。
武王伐纣后,周天子分封列国,纣王叔父箕子被封于朝鲜。
周厉王时期,统治残暴。召公就对厉王说:“老百姓怨声载道,忍受不了你的暴政了。”厉王就让人监视老百姓,敢说坏话的一律杀掉。以至于人们在路上互相见了面,都不敢说话,只能点头示意。看到没人敢再说坏话了,厉王就得意地对召公说:“你看,听不见怨声载道了吧。”召公说:“你这是堵住老百姓的嘴,不让老百姓说话啊。殊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不听劝阻,又隔了几年,忍无可忍的老百姓就暴动了。周厉王就被赶走了。
周平王时期,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东边的洛邑。因此,此前的周朝,被称为西周。此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轮番登场,激烈竞争。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国君主纷纷举贤纳能,各种学派,纷纷登场。新潮学说,三教九流,层出不穷。东周时期,中华文化在充分的竞争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故东周时期为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各家学派号称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著作如下。
道家:老子、庄子、列子。主张自然、无为。《道德经》。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主张仁义礼智信。《论语》。
墨家:墨子、田襄子。主张兼爱、非攻。《墨子》。
名家:公孙龙、惠子。辩论。《公孙龙子》。
法家:管仲、商鞅、李斯、韩非。法制。《韩非子》。
阴阳家:邹衍。阴阳五行学说。《邹子终始》。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合纵连横。《鬼谷子》。
杂家:吕不韦。兼儒墨,合名法。《吕氏春秋》。
农家:贾思勰。农业。《齐民要术》。
小说家:虞初。街谈巷语。《虞初周说》。
兵家:孙子、吴起。军事。《孙子兵法》。
史学家:左丘明。历史。《左传》。
方技家:扁鹊、徐福。医学、养生。《内经》。
音乐家:伯牙。音乐。《高山流水》。
天文家:甘德、石申夫。天文。《甘石星经》。
思辨家:屈原、项橐。思考。《天问》。
工程师:鲁班、郑国。工程、技术、发明。《考工记》。
自东周直到清朝末年,四面环顾,中华文化再也没有遇到过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所以接下来的几千年中,中华文化更多的是在以前的框架内修修补补。
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竞争,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一直有着很强的内向性。对周围邻居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所有的一切也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是只能有一个的。包括周围的藩属国的皇帝,在与中国交往时也只敢称王,不敢称皇帝。既然皇帝只能有一个,那也就意味着对皇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即便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也往往是因为内部出了问题,而不是因为外部的压力。改朝换代过后,也常常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通过休养生息来消除内部矛盾,达到长治久安。
周朝历800年而亡,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周朝西边的秦国在秦孝公时期,实行了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算起,秦国连着出了七代励精图治的国君,终于在商鞅变法的一百三十五年后,秦王嬴政一举灭六国,而统一中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而自称为始皇帝。并规定死后皇位传给子孙,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千世万世而不绝。通过废除列国的东西,秦始皇统一了钱币、度量衡和文字。通过“焚书坑儒”,秦始皇还试图统一思想。
秦始皇共有二十三子,为了千秋万代,秦始皇精心培养了几个儿子来接班。尤以长子扶苏,智勇过人,宽厚爱民,最受秦始皇重视。为了进一步锻炼治国能力, 秦始皇让其拜大将军蒙恬为师,在边疆锻炼,抵御匈奴。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喜欢到处巡视。秦始皇最后一次巡视的时候,最小的儿子胡亥说,让我跟着你也去各处看看吧。这个胡亥,是秦始皇最不抱有期望的,所以,一直留在秦始皇身边。从秦始皇给儿子们找的老师也可以看出对儿子们的不同期望。扶苏的老师是蒙恬,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胡亥的老师是赵高,一个太监。胡亥呢,也知道就是把哥哥们都轮遍了也轮不到自己,所以从小也没有任何抱负,就是瞎玩,不学无术,整个一纨绔子弟。胡亥陪着秦始皇巡游,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一病不起,自知时日无多,忙叫赵高起草了诏书,让扶苏速速回来登基。诏书还没发出去,秦始皇就死了。秦始皇一死,赵高篡改了诏书,让胡亥当了皇帝。胡亥当了皇帝后,担心哥哥们不服,把所有的哥哥都杀了。这样,在秦始皇的二十三个儿子中,最不中用的胡亥成了秦二世。如果秦始皇地下有知,非被气活过来不可。胡亥登基后,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我现在当了皇帝,就应该尽情享乐。”于是,把政权交给赵高,自己天天吃喝玩乐。这样,秦朝没有千秋万代下去,很快就完蛋了,也就此揭开了中国一幕幕血雨腥风改朝换代的序幕。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不拘小节。在攻入咸阳时,废除了秦朝繁多的严刑峻法,而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刘邦历时八年而击败西楚霸王,以汉代秦。他总结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乃说:“领兵打仗,战必克,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运送粮草,我不如萧何。此三子者,皆人杰也。而能为我所用,所以我得了天下。”
汉朝建立,国民为汉人。在同时期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期。汉朝与罗马帝国,分处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像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就这样共存着。只是,因为距离遥远,两者没有什么直接交流。
汉武帝时,北击匈奴,胡人大批投降,拓土三千里,大漠、西域,尽入管辖。匈奴失去了牧场,纷纷向西迁移,这样,又挤压了西部民族的生存,导致了西部民族向更西迁移。汉击匈奴引发了世界民族迁移的多米诺骨牌,这个效应几百年后,传到了欧洲,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汉朝时期,出现了苏武北海牧羊的气节、班超投笔从戎的豪迈、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因为汉朝的强大与开明,很多胡人纷纷移居中原。在很多地方,胡人人口甚至超过了汉人。
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建议,采用了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正好相反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人分为“士农工商”,儒士成了最受人尊敬的人,其次为农人,再次为工匠,商人被称为末流。从此,中华大地以读儒家经典为荣,以经商为耻。商人被妖魔化,关于商人的传说均是恶名,如“奸商奸商,无奸不商”、“商人重利轻别离”。社会上对商人的歧视也有很多,例如商人穿鞋必须一黑一白之规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效地统一了武帝时全国的思想,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以及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但可能让汉武帝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条政策在他死后竟然还被执行了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很多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圭臬,遏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一切问题都变成了到儒家经典中去找答案,而这种刨故纸堆的做法又影响了人们的处事方法,“师古、法古、不思进取”,就成了很多行业的行规。儒家经典,讲的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讲的是做人、做官的学问。以考试为指挥棒,儒家学问就成了无数聪明的中国人一辈子唯一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学问呢,因为儒家思想里没有,乡试不考,会试不问,就被贬为了旁门左道或者雕虫小技,当然就没必要研究了。这个规定,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到现在还可以在“官本位”的思想里找到影子。“罢黜百家”从根本上妨碍了其他学科,甚至一些关键学科,例如数学和物理,在中国系统发展的机会。而这些学科,对于西方后来的扩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幸的是,几千年来,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知识都片面地集中于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文史领域。当西方资本主义在商人的带领下攻城略地的时候,中国还在官本位的体制下想着怎么统治刁民,“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而刁民们的理想是当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有意思的是,同时期的欧洲也实行了思想禁锢。与中国的独尊儒术相似,罗马帝国实行的是独尊基督。这种独尊基督的政策,比独尊儒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不符合基督教的思想,一概被禁止。凡是不符合基督教的书籍,一律被销毁。以至于,发端于欧洲的希腊文化,也被彻底从欧洲磨掉了。在对希腊文化的继承方面,欧洲甚至还不如同时期的阿拉伯国家。独尊基督政策,直接将欧洲带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不同的是,中国的独尊儒术实行了两千年,欧洲的独尊基督只实行了一千年。中国的独尊儒术,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时期,有越来越强之势。欧洲的独尊基督,在黑死病害死三分之一的人口之后,使一部分欧洲人对基督教产生了怀疑。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的多彩灿烂的文学艺术为目标,将欧洲又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汉献帝时,董卓乱政,天下不服,诸侯并起,汉朝分为魏蜀吴三国。五十年后,三国归晋。晋朝时,爆发八王之乱,元气大伤,晋合而复分,王室南迁,号为东晋,长江以北纷纷落入胡人统治,中华进入五胡乱华时期。这五胡,是被汉人征服后迁移到内地留下的后代。留在北方的汉人被五胡轮番屠杀,五胡中的三胡也在汉人的复仇中被灭族,剩余两族逐渐汉化。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大屠杀,直至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才止。五胡乱华长达三百年之久,扰乱了汉人的祖居地,打乱了汉人以宗亲为联系的纽带,也改变了汉人的定义。从此,汉人的身份认定除了根据血统以外,也可以是根据文化。
隋文帝儿子杨广即位后,四周环顾,唯有朝鲜尚处于管辖之外。隋炀帝杨广,荡陈朝,开运河,文韬武略,说:“朝鲜者,乃箕子之封地也。两千年前已属我中华。”自然不能置朝鲜于不顾。于是全国征兵,全民加税,誓一举统一朝鲜。奈何当时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与箕子时很不一样。箕子时,朝鲜与中国东北陆路相连,人马来往无碍。在隋朝时,正好逢上了温暖期,辽河流域泛滥成了一片千里沼泽,不利人马通行。隋炀帝三次发倾国之兵,劳而无功,终至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直取关中,遂建立唐朝。中华文明又一次屹立于世界之巅。因为唐朝的发祥地是太原,遂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太原为北京。大唐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繁荣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顶峰。
唐朝全盛时期,领土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
此时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昏睡期。思想落后,经济停滞。生活水平很低,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而在西亚地区,默罕默德刚创立了伊斯兰教,正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一东一西,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耀眼夺目。
大唐皇帝被周边各国尊称为天可汗。各国胡人,又纷纷来中华定居。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胡人,叫安禄山。来到了大唐后,结识了大唐宰相李林甫。李林甫为了得到皇帝的专宠,防止其他汉人大臣威胁其地位,大量任用胡人于要职。安禄山因此官运亨通,官至三镇节度使,掌管三省之军民,可谓位极人臣。又因为善于拍马,取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唐玄宗李隆基也在阿谀奉承之中志得意满起来。俗话说,
国之将兴,必出贤臣;
国之将衰,必出妖孽。
这时候的唐朝,就出了一件很妖孽的事情。
中华素称礼仪之邦,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兄兄弟弟。就是君要遵从君的行事规范,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夫要像个夫,妻要像个妻,兄要像个兄,弟要像个弟。如果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心职守,那社会就会有序运转。
这就好比正常情况下,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如果能保持这样,太阳系就会有条不紊地运行。结果有一天,太阳被围烦了,决定自己围着月亮转,那整个太阳系就会乱套。所以,为了事情有序运转,各守本位非常重要。
而唐朝发生的这件事呢,就相当于太阳围着月亮转,一下把国家弄得乱套了。什么事情呢?说白了就是,老公公上了媳妇的床。
其实,在唐玄宗以前,中国历史上就有过这么一桩类似的事情。这就是春秋时期的楚平王娶了儿媳妇,最终导致楚国被伍子胥灭国。有这么惨烈的历史教训在前,而唐玄宗不知吸取,真是咎由自取。
唐玄宗李隆基当了三十多年太平天子,真是山明水秀,海晏河清,大唐处于极盛时期的开元盛世,有诗为证。
《忆昔》(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在这时,李隆基听说儿子寿王娶了个媳妇叫杨玉环。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指的是西施,落雁指的是王昭君,闭月指的是貂蝉,羞花指的就是杨玉环。
杨玉环为四大美女之一,可知是多么漂亮。
按理说,儿子娶了美女,是好事。可谁知,杨玉环被李隆基看上了。在李隆基眼里,儿媳妇杨玉环比后宫三千佳丽都漂亮。漂亮归漂亮,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啊,他怎么能下手呢?这一下手,不就是乱伦吗?
结果李隆基当了三十多年太平天子,把江山都看淡了,现在一门心思追求的是如何享乐,他才不管什么乱伦不乱伦呢。
不幸的是,百姓可以享乐,而天子不可以享乐。百姓享乐,消耗的是家产,影响的是一家。天子享乐,消耗的是国库,影响的是全国。因为影响大,所以天子享乐不可不慎。
那么天子就不能享乐吗?也不完全是,天子也是人,也有正常的七情六欲。正常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追求过度享乐。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象牙筷定律”颇能说明问题。
殷纣王即位后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结果箕子反对。
纣王很生气地说:“我拥有天下,不过琢一把筷子,有什么不可以的?”
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筷子虽小,但是表明了你的心思放在了享乐上边。你的心思一放在享乐上,国家大事就废了。”
纣王听到箕子为一双筷子上纲上线,认为箕子简直是不可理喻。
结果,几十年后,正如箕子所预测的一样,纣王酒池肉林,穷奢极欲,最终亡了国。
天子享乐,看似追求的是天子的个人幸福,其本质是如果天子将注意力从治国转到了享乐,周围的大臣也会将注意力从治国转为迎合天子的享乐。全国上下都围着天子的享乐做文章,将使天下陷入混乱之地。
因此,作为天子,固然不应饿肚子,但也不能过度享乐。
而唐朝就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过度享乐,不顾天下人耻笑而娶了儿媳妇杨玉环,导致了天下大乱。这件事影响之大,直接导致了大唐、以及整个中华文明的由盛转衰。
中华号称礼仪之邦。但李隆基娶儿媳妇这件事,则把礼仪全搞乱了。你说以后寿王见了杨玉环,是该叫妈呢,还是叫妻?寿王见了唐玄宗,是该叫爸呢,还是叫哥?唐玄宗可谓自降辈份。
著名诗人白居易听说了这件奇事,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纪念。
《长恨歌》(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当然,白居易担心因言获罪。在诗中,专门把唐朝改成了汉朝,还把很多隐情去掉。但不管怎么改,天下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描写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不知是诗写得好,还是丑闻实在太大?反正这件丑闻就与这首诗一起流传后世了。从此,这件丑闻就与烽火戏诸侯、妲己惑纣王、西施迷阖闾、吕布戏貂蝉等典故相提并列,成了又一个红颜祸水的证据。
但红颜果真是祸水吗?孔子说,吾未闻好徳如好色者也。可知,好色的人很多。就拿皇帝来说,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所有皇帝都好色。要不然为什么有三宫六院?这些皇帝中,就包括李世民。
李世民的皇后是长孙皇后,尽管非常贤明,但依然管不了李世民好色的毛病。
李世民好色的证据有两个。
第一、将自己的亲弟弟杀死后,娶了自己的弟媳妇。
第二、将隋炀帝的萧皇后从突厥迎回来后,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有这两件事情作证,说李世民好色应该不假。
李世民虽然好色,但并不荒淫,为什么呢?
因为李世民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得好。虽然后宫美女如云,但是李世民该上朝就上朝,该出征就出征。李世民的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没有因为女人而影响了当皇帝的职责。
所以,红颜是不是祸水,完全取决于男人的素质。有了女人后,男人还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不叫祸水。有了女人后,男人就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叫祸水。
而李隆基就是找了这么个祸水。为了讨这个祸水的欢心,唐玄宗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唐玄宗命人用驿站的快马从岭南专门运送荔枝到长安。什么浪费民脂民膏,唐玄宗才不在乎呢。唐人有诗为证,
《过华清宫绝句》(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不顾礼义廉耻,导致其他人有样学样,也不顾礼义廉耻。这种事情首先就发生在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身上。
按理说,男女有别,杨贵妃作为妃子,接触别的男人是很伤风化的事情,别说给别的男人洗澡了。可是杨贵妃不管这些,竟然在安禄山来长安时,给安禄山洗澡。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还偏偏让唐玄宗发现了。唐玄宗看到安禄山这么个大汉,赤裸裸地坐在杨贵妃的澡盆里,就很纳闷。于是问杨贵妃是怎么回事,杨贵妃说:“安禄山是你的干儿子,那就是说我是他的干妈。妈给儿子洗澡有什么不妥当吗?”唐玄宗听了这,只是呵呵大笑。
可以说,唐玄宗因为宠爱杨贵妃的缘故,把礼当成了儿戏。
因为宠爱杨贵妃,唐玄宗将杨贵妃之兄杨国忠封为丞相。有这种不上朝的皇帝和靠裙带关系爬上来的丞相,你说这国家能不乱吗?
当然,也不是一下就乱的。
杨国忠虽然是裙带出身,但是个明白人。看到了胡人势力很大,决定削胡人的兵权,安禄山则首当其冲。杨国忠看问题的症结很准,可惜的是能力不行,用药过猛,一下就将矛盾激化了。
安禄山不甘引颈受戮,遂积极准备,起兵造反。历经百年的太平,朝廷的军队已是将不知兵,兵不知战。自然不是磨刀霍霍的安禄山军队的对手。最后虽然依靠忠于朝廷的藩镇、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扑平叛乱。但也直接导致了藩镇势力扩大,皇权式微,税赋加重,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巢起义,大唐国祚300年 而终。
以后的短短50年,中国历经五个朝代,十个国家,合称五代十国。其中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皆发迹于太原,太原遂以龙城而显赫天下。
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大宋建立,想到藩镇势力的可怕,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武将靠边站,国家文官化。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就此让位于尚文。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由也由弓马娴熟变成了吟诗弄赋。
赵匡胤去世后,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太原。
大军围城,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唯有大将杨继业还在坚持战斗。
宋太宗素知杨继业威名,于是派刘继元亲自招降杨继业。杨继业大哭,解甲归宋。宋太宗令杨继业继续镇守边关,抗击辽国,至此开始了杨家将满门忠烈、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北汉灭亡后,赵光义细细想来,还有哪里可能威胁到大宋皇权?一想,吓了一大跳,这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是出自太原呀,晋朝就与太原有关,唐朝就是太原起家,如果太原再出一个皇帝,那岂不是对我大宋很大的威胁?不行,要把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于是找来一个谋士仔细盘算。谋士仔细一算,说太原城龙盘虎踞,大有帝王之气,只有彻底把太原城毁掉才行。为了大宋的江山,赵光义派兵火烧太原城,又引汾、晋之水倒灌。在火烧水淹之后,太原城成了一片废墟,赵光义才终于放心了。可是老百姓没地方住也不行啊。原地是肯定不能重建了,那不是打赵光义的脸吗?于是在太原城北四十里的地方建起了新城,新城万一还有帝王之气怎么办?谋士开出的法子是,把路一律修成丁字路,不准修井字路。因为井里有水,龙可以活。丁字可以把龙钉死,龙就飞不起来了。这样,偌大的一个太原城,处处是丁字路,走着走着就得拐弯。赵 光义看了看这样的太原城,心满意足了。自从太原改成丁字路后,从尧舜禹、司马昭、李渊、武则天一直绵延不绝的出帝王的山西就不怎么出帝王了。这样,赵光义一把火烧毁了山西的帝王之气,烧出了大宋300年的江山。
当然呢,帝王之气是烧不完的,一个地方弱了,就会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其中一部分转移到了塞外,就此改变了胡人不统中华的传统,这也是蒙古人与满人后来能统治中国的原因。
宋神宗时,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变法,
在经济上,通过免役法等将服役转化成钱财,鼓励致富。并通过青苗法,建立中央银行,扶助穷人。
在军事上,开创保甲法,实行强兵壮民政策,一改北宋立国以来的重文轻武风气。
在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选拔真正人才。
王安石变法,如果成功的话,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迈入现代社会的国家。
不幸的是,变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其中首推司马光。
司马光认为,“要想增加国库收入就得节省开支,变法只会加重人民负担”。
王安石认为,“国家不是缺钱,而是缺少善于理财的人。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宋神宗听了,决定支持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见争不过王安石,遂专心著《资治通鉴》。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理念先进,但施行后却效果不佳。
拿青苗法来说,老百姓在缺粮时可以去官府借粮,而官府只收取二分利。这样,老百姓就不必去借高利贷了。
这样,通过青苗法,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能减轻百姓负担,可谓一举两得。可惜的是,说起来好听,执行起来却是事与愿违。
首先,因为老百姓不来借高利贷损害了富人的利益,富人们群起反对青苗法。
其次,一些地方官员在实行青苗法时,中饱私囊,提高利息,使得青苗法成了变相的高利贷,甚至比高利贷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很多老百姓被青苗法逼得倾家荡产,于是对王安石恨之入骨。
第三,在传统士大夫的观念里,朝廷应该是仁义的化身,现在居然来逐利,可谓丧失了道义和民心。
结果就是,全国上下一片怨声载道。连一开始支持王安石的苏轼也站出来反对青苗法,向宋神宗上书说:“天下人都认为青苗法是逐利,而陛下却认为是仁义。天下人都认为朝廷贪得无厌,而陛下却认为朝廷非常廉洁。真是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后来,当太后也在宋神宗面前哭“王安石乱天下”后,宋神宗只好免除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过了一段时间,宋神宗见反对声渐小,就又任命王安石为宰相,继续变法。谁知,这时候天上出现了彗星。大臣们借机纷纷上奏说:“这是上天得知又要变法,生气了。”宋神宗看到天上出了彗星,也担心起来,只好作罢。
现在,人们知道天上出现彗星是一种自然现象。比如哈雷彗星,每隔76年就会回归一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可是中国古人不这么认为。中国古人讲究天人感应,天上出现了异象,那就说明人间出现了异常。
从这里,我们就又能看出中国文化的一个问题,这就是牵强附会。很多自然现象,经常被一些有心人利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很多大臣的利益,这些大臣们正发愁没有机会扳倒王安石呢。现在,天上出现了彗星,就被这些大臣们利用了。
利用天人感应,可以对任何问题都进行天马行空似的解释。这些解释,在中国文献中比比皆是。
比如,在朱元璋刚当皇帝时,有一次京城大旱,就问刘伯温为什么会大旱?刘伯温说是有冤狱。朱元璋于是就大赦天下。
在这里,刘伯温的出发点是好的,救了很多人的命。刘伯温的解释,不仅老百姓相信,连皇帝都相信,而引起大旱的真正原因就没人深究了。
虽然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但是这种天马行空似的解释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糟粕。这种解释,不仅被好人利用来做好事,而且被坏人利用来干坏事,成了借机生事的绝佳借口。并且还导致了一种懒惰思想,因为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天马行空般的解释,所以也就不会去追究发生问题的具体原因了。
比如,如果你问天上为什么出现了彗星呢?有人会告诉你,因为王安石要变法。
老百姓听了,不免对王安石更加恨得咬牙切齿。至于彗星回归的真正原因,就没人深究了。
这种荒谬的解释,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着。
由于彗星的出现导致王安石当不了宰相,变法就全靠宋神宗一人支撑。在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当了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一概废除。
王安石变法,最终落了个人亡政息的局面,彻底失败。
王安石变法,是中华文明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制以来最大的一次制度创新,离秦朝正好一千三百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到此时,历经强汉盛唐,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如果能突破这个瓶颈,中华文明还有向上的希望。如果突破不了这个瓶颈,中华文明就会沉沦。
王安石变法就是一次突破瓶颈的伟大尝试,不幸的是,这个尝试失败了。王安石的失败,甚至成了反面教材,也就再也没人敢于尝试制度创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了创新,中华文明就此开始了漫长的沉沦期。
在大约同时期的欧洲,也有一个国家进行了伟大的变革,这就是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对君主的权力进行了限制。
英国的变革成功了,并最终使得小小的英国国势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当然,这是后话,在此按过不提。
苏轼因为反对变法,被王安石一贬再贬。而今看到司马光尽废新法,上书说,“新法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坏的地方自然应该废掉,而好的地方应该保留。”
司马光看到苏轼的话,心中不喜,于是又把苏轼贬了。
司马光当宰相一年后,就去世了。
纵观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虽为政敌,却做事讲究原则、光明磊落。二人的分歧仅限于理念不同引起的政见之争,而没有人格攻击。可惜的是王安石过于激进,将好事办成了坏事。司马光过于保守,在需要变革的时候却依然坚持以无事取天下。最终二人的大开大合,把宋朝百姓弄得无所适从。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属于二人之中的务实派,既有理念,又有务实精神,还具有调和鼎鼐的能力,可谓是宰相的最佳人选。可惜的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拗相公成了宰相,而苏轼却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三人同为文豪,在历史上留下了的许多佳话则在此不表。
司马光死后,朝廷正式分成了新党和旧党。两党的继承人又都拉帮结派,只提拔自己一派的人,而结伙打击对方一派的人,从此开启了党争之乱,最终将宋朝折腾得江河日下。
宋朝立国150年,金兵攻入首都开封,一代才子宋徽宗连夜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宋钦宗也回天乏术,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带到黑龙江,被放到一口井里,坐井观天。随徽钦二帝一起被俘北上的还有皇后、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后宫佳丽、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及其家眷共十万人。这些人的命运都落入了金兵之手,男人为奴,女人为娼。这些达官显贵在北上的过程中就变成了金兵的玩物。伴随着“靖康之耻”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强奸案。
泥马度康王,宋室南迁,几万名女人的被侮辱深深地刺痛了南宋文人的神经,痛定思痛,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打败侵略者,报仇雪恨,而是想怎么教育这些女人,让她们不被强奸。于是,以朱熹为首的文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洗脑。提倡“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发展到后来,不仅是从精神上控制,而且是从肉体上控制。想来想去,他们想到了汉朝时赵飞燕的缠脚,于是缠脚从偶然的时尚变成了一种普遍的要求,将一半的中国人变成了,站不稳、走不直、种不了地、拿不动枪,全身心依靠另一半的残疾人。母亲是残疾人,走都走不稳,只能足不出户,就别说陪孩子增强体质了,而孩子在小的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出不了门,孩子就只能和母亲呆在家里读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后代的体质,甚至身心。从此,中国的男人,不仅成了文人,而且要加上弱字,号称文弱书生。接下来的近千年,文弱书生和小脚女人就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关西大汉和木兰从军成了传说。这种自残的做法,在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对中华民族最严重的摧残。女人缠脚,后来竟然变成了汉人的传统习惯,并延续了千年之久,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史上最大的耻辱,其影响,甚至远甚于“靖康之耻”。
南宋后期,蒙古崛起,金朝定都于开封。宋朝联合蒙古,消灭金朝,南宋偏安于杭州一百余年,也终于重返中原。陆游的后代也可以在家祭时告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了。只是,这种北定中原是以南宋朝廷的意气行事来实现的,而不是建立在国家的最高利益上。
南宋末期,金朝已经在蒙古铁骑的打击下奄奄一息。其时情况,是南宋和金朝两个弱国,面对蒙古一个强国。南宋最好的策略是和金朝联合起来,抗击蒙古。
而为了消灭金朝,蒙古却联合上了宋朝。在灭金朝战役中,也让元朝认清了南宋的虚弱。于是,在金朝被灭后不久,蒙古就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役。
宋朝立国300年,为蒙古所灭。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发挥骑兵优势,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鼎盛时期,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公里。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因为帝国太大,一分为五。分别为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和元朝,其中元朝统治中国。由于蒙古帝国对亚欧大陆的空前统一,贸易可直接从西欧做到东亚。人员频繁流动,很多人来到了中国。这其中包括马可•波罗,一个远在欧洲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充分见识了中国的强大与繁华。回到欧洲后,其所见所闻成了《马可•波罗游记》。游记通过描述东方的富裕,充分调动了欧洲人与东方贸易的积极性。当然,来得更多的是离中国更近的西亚的穆斯林,他们把伊斯兰教带到了中国,并使一部分中国人皈依,这也是中国回族的起源。
元朝在统一中国和朝鲜后,发动了对日本的战争。与在亚欧大陆上的战争不一样的是,对日本是海战。为了准备对日本的海战,元朝建立了庞大的舰队,但是,遇到飓风,全军覆灭。元朝对日本的战争为东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跨海作战,提高了东亚整体的造舰水平。但是,战争的失利也打击了中国在海上扩张的意志,转而而更侧重于在陆上的扩张。之后,日本人出于报复,以海盗的方式对朝鲜进行了掠夺,号称倭寇,开启了东亚的海盗时代。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和中国人也加入了海盗的行列,鼎盛时期,一支海盗部队竟有五万之众。中国富庶之地东南沿海,因为容易受到海盗的攻击,受害也最烈。涌出了许多抗倭将领和英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期的欧洲,也是笼罩于海盗的骚扰之下。以北欧为根据地的维京海盗,经常在欧洲大陆上四处掠夺。不同的是,哥伦布的出现,将欧洲海盗引入了美洲新大陆,从此开创了欧洲的航海时代。如果说欧洲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为海岛文明的话,那么从哥伦布开始,欧洲文明成了海洋文明。
有的人很羡慕欧洲的海洋文明,甚至想当然地认为欧洲文明天生就是海洋文明。殊不知,任何文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欧洲文明是在哥伦布的引领下进入航海时代,从而变成了海洋文明的。在哥伦布之前,欧洲文明是典型的海岛文明。航海也仅限于沿着海岸线从一个岛屿或者半岛到达另一个岛屿或者半岛,而绝不敢到大洋中远航。
而东亚的海盗,则在东亚国家的联合打击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下,逐渐丧失了根据地,最终没有成大气候。从此,欧洲进入了大航海殖民时代,东亚进入了闭关锁国时代,两者的发展出现了分化。
元朝时期,将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这二等为上等人。将汉人一分为二,三等为北方汉人,四等为南方汉人。北方千里沃野,变为牧场。蒙古由马上得天下,又继续着马上治天下。终至民怨沸腾,民不聊生,爆发了元末大起义。
元朝立国70年,被明朝取代。明洪武大帝朱元璋,三代贫农,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没上过学。洪武帝聪明英武,自学成才,文韬武略,深谋远虑。娶大脚马姑娘为妻,用一帮同样出生贫穷的农民做将军,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而遂取天下,建立明朝。洪武帝的经历说明,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中国人的平民素质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甚至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乞丐,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当中国的文弱书生和小脚女人在元政府的残暴统治下生不如死时,一个大脚女人的乞丐丈夫喊出了驱逐胡虏的口号。可以看出所谓的主流和上层社会往往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这个乞丐的存在,使小子不得不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抱着谦恭的态度,不管他从事的是何种职业。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则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
欲知后文,且听下回分解。
“ 古代中国的禅让制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一样,是人类社会对首领继承问题进行的伟大探索。这两种制度,都通过文明的方式选出了杰出的首领,和平地解决了继承问题,与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因为争夺王位而导致的血流成河截然不同。”
在这片苍茫的黄土地上,几千年来周而复始地出现惨无人道的人治暴政,令人发指的严刑峻法,衣冠禽 兽的贪官污吏,暴孽横溢的人间地狱,我曾在《五零后的回眸》中哀叹:
九州起始尧舜禹,
禅位让贤传美誉;
禹铸九鼎公天下,
与民同舟同共济。
赢政继位自称帝,
九州天下归自己;
弃禅袭位称朕首,
睥睨百姓为刍狗。
华夏九鼎予一人,
龙头一语定乾坤;
奴才犬儒遍朝野,
万马齐喑臣犬吠。
活人活剐成人彘,
求生不得求死难;
自此千里国无人,
九州遍野尸骨寒。
专制兴亡百姓苦,
重铸残鼎何谓谱?
万物之灵人为首,
天下为公重抖擞!
很高兴张泉兄也推崇禅让制,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一种是以《圣经》为代表的静态宇宙观。一种是以《易经》为代表的动态宇宙观。”精辟!
谢谢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