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拾金不昧

钱念善回到家里后,听说挖煤比拉车挣得多,就也通过王和平的关系成了丹河煤矿的一名临时工。在过年后下了煤矿,和杨致行分在了一个挖煤小组。

有一天,只听一声炮响,炸下来一大片煤,钱念善和杨致行就推着车过去铲。铲满了一车,钱念善在前边拉,杨致行在后边推,没走多远,只听扑哧一声,顶棚掉下来很大一块煤,扑通一声,把煤车砸了个稀巴烂,杨致行吓得赶紧往后退。这时,前边传来哎呀一声,钱念善发出了痛苦的喊声。

杨致行跑过去一看,只见钱念善两条腿都被很大一块煤压住了,只露出了上半身,动弹不得。杨致行就去推那块煤,哪里能推动分毫?

这时,旁边的人也都看见这里发生了冒顶,赶快跑过来搭救,几个人一起用劲儿,才挪动了那个大煤块,把钱念善拖了出来。

拖出来一看,钱念善的两腿自膝盖以下,都被切断了,只留下了一点皮还连着,在咕嘟咕嘟地冒血。

杨致行赶紧脱下衣服,捆在钱念善的腿上,众人七手八脚将钱念善从煤矿底下拉了上来。

上来后,就直奔县医院。到医院不久,钱念善的哥哥钱念党听说弟弟出了事,也赶了过来。

见钱家人来到了医院,众人又交代了一下,就开始各自回家。杨致行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后怕,如果那块煤不是落在车上,而是落在头顶,钱念善可能就当场没命了。

如果是他杨致行在前边拉车,那被砸的可能就是他杨致行。

一路这么想着,走到了村口,看见河边围了一大群人在看。杨致行不知大家在看什么,就凑了过去。

只见平时碧波荡漾的丹河,水里有个大漩涡在不停地打转。眼看着,水位却越来越低。

大家在河边都是议论纷纷,“河水怎么会漏呢?难道下边有个漏洞?”

“不是下边有漏洞,而是煤矿把下边掏空了。河水漏下去了。”

“去年就听说有的地方河水漏光了,没想到今年就轮到了咱们这里。”

“咱村从古到今都靠的是这条河,河没了,以后可怎么办呢?”

“哎。这煤矿可真是害人。”

杨致行在河边站了一个时辰,眼睁睁地看着河水越来越低。后来,就听到有人叫喊,“鱼,大鱼。”

杨致行顺着人们注视的方向一看,果然看见水面上激起了好大的浪花,有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鱼在拼命挣扎,而四周的小鱼也有不少。

人们纷纷跑回家去拿水盆,杨致行见状,也赶紧跑回了家。等拿上水盆跑回河边后,杨致行看见河已经干了。很多人都踩着淤泥,捉困在泥里的鱼,杨致行也捉了满满一大盆。

正在这时,忽听见有人在喊,杨致行一看,是陈有智。

陈有智正在跟几个人拖那头大鱼,杨致行过去一看,那头鱼跟一头大肥猪似的,赶忙上去搭把手。几个人踩着淤泥,终于把鱼拖到了岸边。蒋佳勇拉来了架子车,几个人就一起把大鱼拉到了大队。

郑文泉就指挥大家生火煮水,把大鱼切成小块,煮了一大锅。

煮好后,又通过喇叭喊,“大家注意啦。今天队里有做好的大鱼肉,每人可以分一碗。”

不一会儿,全村男女老少就都带着碗来到了大队。

虽说守着河,很多人却是第一次吃鱼。虽说也知道河里有鱼,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鱼。

人们就纷纷说,“这么大的鱼,真是平生第一次见。”

“这么大的鱼,难道还没有成精?”

“别瞎说,哪有什么鱼精?”

“《西游记》通天河里不就有鱼精?”

“那都是虚构的。”

“放心吧,鲸鱼有十几米长,都成不了精,这一米长怎么就能成精呢?”

“这鱼看着像头猪,怎么吃起来也像猪肉呢?”

“这鱼老了,肉不嫩。吃鱼,还是得吃小鱼,肉嫩。”

大家一边吃着鱼,一边感叹,“今天怎么这么像农业合作社时期吃大锅饭呢?以前吃大锅饭的日子,其实也不赖呢,最起码每天都可以见面聊天。自从土地下户后,都是各忙各的,很多人几个月都见不着一面呢。”

过了半个月,钱念善出院了。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两条腿是永远没了。

丹河断流的消息传到了县里,县长韩保国决定去亲眼看看。

芥子正和一群小孩子在槐树下玩耍,忽然看见一辆中间高,两头低的车远远地驶了过来。

小孩子们从来没见过这种车,都伸长了脖子张望,只见这辆车驶过大槐树后,又往村子里开去了。小孩子们都停止了玩耍,追着汽车跑。汽车在村里转了一圈,又朝村外开走了。小孩子们又一直追着车跑了好远。

芥子一回到家,就兴奋地向蒋佳兰说,“妈。你猜我今天见到什么了?”

蒋佳兰问,“见到孙悟空了?”

芥子说,“不是,见到了一辆车,中间高,两头低。”

蒋佳兰也很兴奋,“你见到小汽车啦?”

芥子说,“是啊。那就是小汽车?”

见到小汽车的经历,几个月来就成了小孩子们之间谈之不尽的话题。

“你说,那小汽车来我们这儿是干什么的呢?”

“那么小的车,能坐几个人呢?”

“车那么矮,是不是坐在里边必须弯着腰呢?”

一天,芥子正和小伙伴在大槐树下争论关于小汽车的问题,忽然,看见一个警察骑着自行车走了过来。

警察也看见了村口的一堆小孩,就问:“小孩,知道不知道吴爱家在哪里?”

芥子一听是问舅妈,就自告奋勇领着警察到了蒋佳勇家。

警察见到蒋佳勇,就说:“你老婆在城里疯了,你跟我们走一趟,去把她领回来。”

原来,蒋红兵今年参加了中考。中考前,大家都说:“蒋红兵学习那么好,考高中肯定没有问题。”

放榜那天,吴爱早早地就跑到明道中学来打听分数。却被告知,蒋红兵落榜了。他虽然考了258分,是全镇第一名,但比高中的录取线260分还低了2分。

吴爱垂头丧气地往外走,却在学校的墙上看到了两个榜,榜上列的是考上高中的学生的成绩。一个榜上列的是非农户口,另一个榜上列的是农业户口。

吴爱注意看了一下,农业户口的分数普遍较高。一问旁边同样在看榜的人,才知道,农业户口的录取线要比非农户口整整高出20分。非农户口的录取线是240分,农业户口的录取线是260分。

吴爱站在榜前,不明白农业户口的录取线为什么要比非农业户口的高?

她又有点后悔,当年真应该咬咬牙去参加高考。那样,成了大学生,最起码能给儿子弄个非农户口。凭儿子的分数,上高中肯定没有问题。

吴爱在榜前,顶着烈日纹丝不动站了两个小时。后来,她好似疯了似的,冲上前去,把那张非农户口的榜单揭了下来,三下五除二撕了个粉碎。

其他看榜的人看到她撕招生榜,就来拦。她就咬人家,大家以为她是个疯婆子。就一起上去,将她按住,扭送到了公安局。公安局倒是很快就查出了她的姓名地址,于是喊蒋佳勇接她回去。

蒋佳勇赶着马车,来叫杨致行一起去把吴爱接回来。

到晚上的时候,杨致行还没回来。周玉珍放心不下,不停地站在门口张望。一直到晚上十点,杨致行才回到了家。

一进门,杨致行就说:“吴爱并没有疯,只是一时气昏了头。在我们接她的时候,好好的。”

夏天过去,秋天到来,芥子七岁了,周玉珍领着芥子去报名上学,在路上碰到陈明礼领着孙子也去报名。

陈明礼就打了个招呼,“芥子也要去上学了?跟我孙子正好是一个年级。”

周玉珍说,“是啊。一眨眼,你家乖乖和我家芥子就都到上学的年龄了。”

陈明礼说,“我家乖乖以后要上学了,就不要叫他的小名了。他的大名叫陈守信。”

周玉珍说,“你不说,我还不知道他的大名叫陈守信呢。这个名字好,仁义礼智信,你们家可是全了。”

陈明礼说,“是啊。整整过了四代人,才凑全了。”

周玉珍问,“那再下一代取什么名字。有了吗?”

陈明礼说,“我前两年已经想好了,就取忠恕孝悌勇。”

周玉珍说,“你们家的名字真有规律。不像我们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哪儿取哪儿。”

陈明礼说,“你们家的名字个个都有特色,好分。不像我们家,经常有人叫串辈分。”

很快,就到学校了。报名时,老师赵文星要摸一下每个小朋友的底子,要求从一数到十。

陈守信一口气就数到了一百,赵文星竖起大拇指,拍了拍陈守信的肩膀,就让陈守信进去了。

轮到芥子了,芥子却不会数数。

赵文星很不高兴,说“连十个数都不会数来上什么学?”

周玉珍急得团团转,她很后悔给芥子讲了那么多故事,却唯独没有教过芥子数数。早知道上学需要数数,她早教芥子了。正在这时,玉珍忽然想起来什么,就对芥子说:“杨家将”。

芥子一听,马上板着指头说:“大朗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八郎杨延顺。”

赵文星听了,说:“也行。将大朗的大改称一,就是一到八。还有呢?”

芥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还有八姐九妹。”

赵文星呵呵笑着问“九以后呢?”

芥子又想了想,说:“还有杨排风。”

赵文星笑着说:“好,好,就算过了吧。”也让芥子进了教室。

很快,小朋友们就知道了,班里有个连十都不会数的大傻瓜。

班里的小朋友除陈守信外,还有冯援朝的儿子冯志军,钱念党的女儿钱秀丽,王和平的女儿王新梅,郑新华的儿子郑金龙等人。当然,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小朋友都能数到一百。尤其是钱秀丽,自小聪明伶俐,三岁就会背几十首唐诗,据说在摸底时一口气数到了一千,还是赵老师喊停她才停了下来。要不,钱秀丽还能一直往下数呢。

郑金龙是村长郑文泉的孙子,人高马大,跟老师又最熟,就当了班长。

钱秀丽学习最好,自然是学习委员。

王新梅穿得最时尚,是生活委员。

杨芥子忠厚老实,干活肯卖力气,就成了劳动委员。当上了班干部,杨芥子着实兴奋了一段时间。

冯志军人长得机灵,鬼点子特别多,爬大树掏鸟蛋样样在行,自小就是杨芥子崇拜的偶像,没想到竟然什么官也没当上。

有一天,芥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十块钱。可把芥子高兴坏了,一边跑着回家,一边对玉珍说:“奶奶,我有钱了。”

玉珍一看芥子手里的钱,就问:“你从哪里弄来的?”

芥子说:“是我捡来的。”

玉珍说:“捡来的钱,我们不能要。赶快还给人家。”

芥子说:“攒够了钱,我们就可以去北京看王府井了。”

玉珍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种捡来的钱,我们不能要。你想,人家丢钱的人该多着急啊。再说,这钱对我们也没什么用处。”

芥子反问道:“怎么能没用处呢?有了这钱,我们不就更有钱了吗?”

玉珍说:“钱是挣来的,不是捡来的。你要记住,捡钱永远不可能让人发财,捡到的钱也留不住。”

看芥子还是迷惑不解。

玉珍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孔子有三千弟子,最贤明的是颜回。可是,颜回家里很穷。有一次,有个学生丢了东西,听说是颜回偷的,于是告到了孔子那里。孔子认为颜回品格高尚,不可能偷东西,可是弟子们都不信。孔子说,那么咱们做个测验吧。于是,拿出一锭元宝,在上边写了七个字,天赐颜回一锭宝,扔在颜回上学的必经之路上。然后孔子带着弟子们躲在一旁观看。

不一会儿,颜回走了过来,看见路中间放着一锭元宝,上边还写着字。于是,掏出笔来,也刷刷刷地写了几个字,又把元宝扔在了路上。

见颜回走远,孔子带着众弟子们纷纷走到元宝面前。一看,颜回写的是,异财不发命穷人。大家这才知道颜回的品格的确高尚。

颜回不肯贪小便宜,将全部精力放在好好学习上,终于成了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你想,如果颜回整天惦记的是捡钱,还有精力好好学习吗?

如果他贪小便宜,可能早被其他师兄弟们排挤了,哪可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听完玉珍讲完这么个故事,芥子第二天一早到学校,将捡来的钱交给了老师。

老师说:“你这是拾金不昧,学雷锋啊。”

老师上报给了校长,校长就在课间休息做操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扬了芥子:“杨芥子同学,昨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十元钱,今天一早就交给了老师。这种学习雷锋,拾金不昧的精神,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芥子听完,美滋滋的。放学后,回到家里对玉珍说:“奶奶,校长表扬我学雷锋了。颜回没有拿捡到的元宝,原来他也在学雷锋呀。”

玉珍说:“傻孩子,颜回是古人,雷锋是现代人。只有现代人学古人,哪有古人学现代人的道理?”

芥子说:“那为什么大家都说学雷锋,没有人说学颜回呢?”

玉珍说:“雷锋和颜回都是好人。颜回是古代的好人,雷锋是现代的好人。不管哪个时代的好人,都应该拾金不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5 thoughts on “第五十四回 拾金不昧”

  1. 芥子说,“不是,见到了一辆车,中间高,两头低。”

    “ 见到小汽车的经历,几个月来就成了小孩子们之间谈之不尽的话题。”👌

  2. 第一次知道:“ 农业户口的录取线要比非农户口整整高出20分。非农户口的录取线是240分,农业户口的录取线是260分。” 为何有此歧视?

    芥子不会数数但会讲出杨家将,高明👍

    1. 城乡分数线的差别在上世纪80、90年代比较普遍,不清楚具体原因是什么。有人曾经分析是因为城里人需要上学找工作,农村人种地就算工作、不需要非上学不可。
      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已经被摒弃了。现在在绝大多数地方,城乡都是一条分数线。

  3. “ 杨芥子忠厚老实,干活肯卖力气,就成了劳动委员。当上了班干部,杨芥子着实兴奋了一段时间。” 可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