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洋枪辟邪

上回书说到,陈崇儒问几个人的生意。

杨天健说:“去年生意真是虎头蛇尾。你想,搜刮得这么厉害,会有几家修房?这几年生意本来很有起色,可谁知发生了甲午战争,小日本竟然打败了我大清国,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十多年前,我在越南还打败了法国人,小日本何曾放在眼里?谁料朝中奸臣当道,十年光景,国运竟然衰败如斯。现在为了赔款,简直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谁还敢盖房子?本来年初还预订了几十家,到了秋天,全成了作壁上观。一年下来,只干了十几单生意。”

冯岐岐说:“你修房的不容易。我唱戏的更不容易。你说,世道这么乱,大家都在省钱,哪舍得听戏?按往年光景,我一年唱个一百场不成问题。尤其像这正月天,一天唱两场、三场都有可能。而去年一整年,只唱了五十场。那些大户人家,往年给老太太祝寿,都会唱个三天戏,今年能唱一天就算很孝顺的了。”

郑占元说:“我画画的也一样。给的钱是越来越低,要求的水平却越来越高。按往年画影壁的行情,一两银子只能请到个徒弟。现在,一两银子就能把师父请过来。你说,这生意如果能不起伏该多好?”

陈崇儒说:“我只是随口一问,哪料到说中了你们的心思。大过年的,我们就不要说这些不开心的话了。”

杨天健笑了笑,说:“你那春联写得好。穷鬼被推出去了,今年的日子自然会比去年好。”

杨天健说这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的儿子杨继廷已经长大了,使瓦刀的功夫并不逊于杨天健,这几年已经独自干了好几项工程。看到儿子渐渐地挑起了大梁,杨天健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

出了正月,冯岐岐的戏团被请到了邯郸府。到邯郸后,他忽然想起上次遇到一个唱包公的随身带了个有盖的洋铁水壶,不仅能盛水,而且保温。每次上台前,他就拧开水壶喝一点水润嗓子。冯岐岐很是羡慕,就问那个唱包公的是在哪里买的洋铁水壶?

唱包公的说是在邯郸府的一个洋货铺买的。冯岐岐就记了下来,一心想着哪天到了邯郸府,也要买个同样的水壶。

这次到了邯郸府,冯岐岐就趁着空闲时间,找了个洋货铺钻了进去。

洋货铺果然与土货铺不一样。

首先里边的所有东西名字都带一个洋字,有洋火、洋灯、洋钉。

冯岐岐随手拿起一个洋钉细瞧,发觉这洋钉又光滑又笔直,比又粗糙又歪扭的土钉好看多了。他不仅暗想:“洋人的东西怎么这么做得这么精致呢?”

这么想着,冯岐岐又想抽自己一个嘴巴。怎么刚进洋货铺,就把老祖宗给忘了呢?

店小二见有人进来,就忙着招呼:“大爷,有什么需要您尽管说。”

冯岐岐问:“有没有洋铁水壶?”

店小二说有,就拿出来两个。

冯岐岐仔细挑了半天,挑中一个。那店小二又不失时机地问:“大爷,有刚进来的上等洋灯,需要不需要?”

在冯岐岐犹豫的片刻,店小二已经拿出来一盏。说:“这灯,有玻璃灯罩罩着。什么下雨,刮风都不害怕。如果您老晚上有个急事,想外出,可是用得着。”

冯岐岐问:“亮吗?”

店小二说:“大爷,您真是好眼力,这灯亮着呢。而且,亮度是可以调节的,你想让它多亮,它就能多亮。”

店小二说完,拿出一根洋火,哧地点燃了那盏洋灯。又拧了拧旁边的一个螺丝,那洋灯果然更亮了。

冯岐岐想,自己经常在晚上杀了戏后往家赶。有一次黑咕隆冬的还掉到了一个坑里,把脚崴了。如果有了这个灯,以后走夜路可就方便了。

于是,又买了一个洋灯。

这时,那在旁边一直盯着冯岐岐看的店老板走了过来。说:“先生是个识货人,往里请。”

冯岐岐看到老板这么客气,就走到了里屋。

老板问:“我有一件宝贝,不知先生见过没有?”

冯岐岐愣了愣,店老板打开一个柜子,捧出一个长盒子。又小心翼翼的打开盒子,捧出一件用红布包着的东西。

店老板轻轻地解开红布,原来是一个长长的东西。冯岐岐并不认识。

店老板说:“这是一杆洋枪。如果先生识货的话,我可以转给先生。”

冯岐岐虽然听说过洋枪,但是没见过,于是对店老板说:“我用不着这种东西。”

店老板说:“您可不能说您用不着,说不准哪天就用得着了。慈禧老佛爷当年也说用不着洋枪,结果太平天国叛乱时,还不是全靠这洋枪镇压下去的?”

冯岐岐心里一惊,问:“你这洋枪是哪里弄来的?”

店老板说:“你放心。我这是光明正大从一个南方人手里买来的。”

冯岐岐看着这杆洋枪,将信将疑地问:“这么一个玩意儿,就能打死人?”

店老板说:“那当然。这枪隔老远就能打死人。”

冯岐岐仔细端详了一下,心想这枪看着并不长,难道比赵云的枪还厉害?于是就问:“这么短的枪,怎么能那么厉害呢?”

店老板说:“这枪你可别嫌短,它射的是子弹。子弹一射出去,能射好几里远。”

冯岐岐问:“子弹是什么?”

店老板说:“子弹我也只是听说过,并没见过。这枪如果有子弹的话,那我就不卖了。”

冯岐岐问:“有枪没子弹,我买它干啥?”

店老板说:“你可别小看这杆枪,上边有几十条人命呢。那太平军战士,在这杆枪下,死得是稀里哗啦的。后来也就是子弹打光了,才被夺了下来。这件宝物,你请回去辟邪,不是很好?什么鬼呀,怪呀,看见了都躲得远远的。到了晚上,你如果细听,还能听到隐隐的哭声呢。”

辟邪二字倒是戳中了冯岐岐的心坎。他感觉这几年不太顺,可能是中了什么邪,一直想请块桃木剑回去,可是又忙着没时间去请。

现在听说这杆枪能辟邪,不仅对这杆枪满是崇敬。于是问:“多少钱?”

店老板说:“先生如果真心要,就一百两银子吧。”

冯岐岐一听,跳了起来,问“什么?一块破铁就要一百两银子?就是纯银做的,也值不了一百两吧。”

店老板不动声色地说:“这铁,可是上等洋铁做的。你看,太平天国战乱已经过去多少年了,这枪还是一点锈都没有。你家的铁锅能几十年不生锈?你就是用纯银子,也做不了这么好。”

听到这里,冯岐岐凑近了仔细观看。这杆枪还真是怪,油光镫亮的,果然一点锈都没有。心想,果然是个宝物,只是价格高了点。于是就对老板说:“如果你诚心卖的话,我就出五十两银子。”

店老板想了片刻,说:“我看先生是个实诚人。我弄这杆枪也不容易,六十两银子怎么样?让我也赚个本。如果先生还不同意,那就只有请先生走人了。我这店里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我再慢慢找识宝的人吧。”

冯岐岐听到这里,知道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他也的确看中了这件宝物,就咬了咬牙,回剧团取了六十两银子,将这杆枪买了下来。

过了三个月,剧团在河北、山东转了一圈后,就又回到了山河镇。冯岐岐背着洋枪、提着洋灯、挎着洋铁水壶回到了家里。

这么一身打扮,马上就吸引了山河镇很多人的目光。

有那没见过洋货的,就听冯岐岐介绍这些东西的用途。有人听到这洋灯走路不怕风吹,还可以调节亮度,就也央求冯岐岐下次到邯郸的时候捎一个回来。

回到了家里,冯岐岐将这杆枪在正屋的墙上挂了起来。

听说冯岐岐家有杆洋枪,很多人就都来看。

看了后有人就说:“说是枪,但既不像赵子龙的枪,也不像张飞的矛。”

终于有人看出来了,说:“洋枪其实像一个笤帚。前边细细的,像把。后边宽宽的,像毛。”

这么一来,大家都说像笤帚。看了半天,人群才慢慢地散了。

冯岐岐买了几件洋货回来,倒是给郑占元吃了定心丸。郑占元正计划在山河镇开一个洋货铺,但担心没人买。现在看到这么多人对洋货感兴趣,就下定了开洋货铺的决心。

不到半年,郑占元开的洋货铺就在山河镇开业了。里边洋火,洋油,洋灯,洋钉摆的琳琅满目。

想买洋灯的看到郑占元的洋货铺里有卖,也就买了一个,不需要再麻烦冯岐岐从邯郸捎了。

而那杆洋枪呢,被冯岐岐在墙上挂了两年。

两年来,郑占元的生意越来越好,铺子越来越大,卖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冯岐岐的生意不仅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差。

有那老人就说:“用洋枪辟邪,还不如用桃木剑呢。桃木剑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洋枪算什么东西?”

还有人说,“洋枪像把笤帚,把财都扫出去了。”

这样的说法多了,就传到了冯岐岐的耳朵里。慢慢地,冯岐岐也对这杆枪产生了怀疑,于是这杆枪就被从墙上取了下来,塞到床底下去了。

洋枪从墙上取下来后,他又买了一杆枪。这杆枪是吸大烟用的烟枪。

他第一次吸大烟是为了赶场。

有一次连着唱了几场戏,他又困又乏,结果又有人来请了。

如果是以前,请的人多。他也不在乎,可能也就推辞了。

现在,请一场戏不容易,他舍不得推辞。为了上台不犯困,他就跑到大烟馆抽了一袋大烟。

抽大烟果然提神,抽了以后,就跟休息过来了似的,马上就有了精神。结果那天晚上,他在台上的表现特别好,博得了满堂喝彩。

后来,他就每次在赶场的时候,都去抽一袋大烟提提神。

再后来,他就上了瘾,于是买了一杆烟枪,随身携带着,想什么时候抽就什么时候抽。有时候没事了,就躺在家里抽两袋。

有一天,冯岐岐嫌一个人在家里抽烟闷,就拎着烟枪去大烟馆去。在大烟馆里,正听见馆主王康胜在跟人聊太平天国。

王康胜开的是山河镇第一家大烟馆。这大烟,是几十年前王康胜跟他爷爷从安徽逃回来时带的种。

刚开始也就他一家种,后来朝廷为了阻止大量白银被用来购买英国的鸦片,遂鼓励民间大量种植。人们见种鸦片比种粮食赚钱,鸦片也就迅速泛滥开来。甚至有几年,地里种的鸦片比小麦都多。一直到发生丁戊奇荒,人们知道粮食比鸦片更重要后,鸦片的种植面积才减少了。

只听王康胜说:“我们家以前在安徽卖茶,生意大着呢,可惜遇到了太平军,生意全没了。”

冯岐岐听到太平军三字,就脸色刷地白了,赶紧摸了一下左手心。

王康胜说:“太平军来了,见啥抢啥。不仅抢财,连人都抢,一旦被太平军抓到,咔嚓一声,先给你把辫子剪了。男女老少,一律充军。谁若敢说半个不字,立马人头落地。”

冯岐岐问,“听说太平军断手刳心,可是真的?”

王康胜说,“不仅是真的,而且有诗呢。我给你说两首。那断手的诗是,

手邪变妖手该断,不断妖手祸多端。

断去妖手得升天,尔手仍在无苦酸。

刳心的诗也有,

心邪变妖心该刳,不刳妖心发大麻。

刳去妖心得升天,心净有福见爷妈。

你若不加入太平军,就说你是妖。是妖,就该断手刳心。断了你的手,刳了你的心,还说是为了你好。这可不要命么?

一听说太平军要打过来,我爷爷就让我们赶紧回山西老家。我爸还有点不乐意,想着毕竟在安徽经营这么多年生意不容易,哪能说走就走?就去找骡子运家当。结果好不容易找到骡子,还没来得及拉东西,就被太平军抓走了。我爷爷拽着我,紧跑慢跑,跑到了一片树林里,只见一队太平军就在附近转悠。我们都想着,这下完了,肯定会被太平军抓走了。就是能保住命,也保不住辫子了。正在这时,听到一阵砰砰的声音,只见那队太平军战士就像中了邪一样,纷纷倒地,剩下的就都跑走了。

不一会儿,只见一群洋枪队扛着洋枪冲了过来,去追那些跑了的太平军战士。我爷爷抓紧机会,赶快和我逃了回来。从此,多方打听,也没有我爸的消息。如果不是洋枪队,我和爷爷可能也回不来了。”

这时,有个抽大烟的问:“洋枪是什么样子啊,能看看该多好。”

冯岐岐就接话说:“洋枪有什么好看的,我家里就有一杆。”

说完,跑回家里,在床底翻出那杆洋枪,拿到了大烟馆。

大家一看,都好奇不已。

王康胜盯着冯岐岐的洋枪看了半天,说,“对。洋枪就是这个样子。”

隔了一会儿,王康胜问:“你能不能将这杆枪转给我?”

冯岐岐沉吟了一会儿,问,“你要这玩意儿干什么?”

欲知王康胜如何回答,且听下回分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