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黑,蒋佳洁早早就把饭做好了。芥子一边吃着饭,一边听周玉珍讲故事。杨致行没有吭声,急匆匆地吃完饭,就骑着自行车去了煤矿上夜班。
他到煤矿后,坐着吊车从井口下到矿底,推着拉煤车到了工作面,装好了一车煤后,就往井口拉。刚走了一半路,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
这种奇怪的声音,杨致行从来没听见过。他又直着耳朵听了一会儿,轰隆隆的声音是越来越大。
他情知不妙,赶紧放下了煤车,这时就听到了喊声,“发大水了”。
杨致行一听,拼命地往井口跑。眨眼之间,水就漫了过来,把鞋都打湿了。杨致行过不上这么多,只是一股劲地跑,不一会儿,水就淹到了小腿。眼看着快到了井口,一个巨浪打了过来,杨致行一个趔趄扑在了地上。他挣扎着站了起来,水已经没过了脖子。
正在危急之时,上边正好有个拉煤的吊车放了下来。杨致行赶紧一把拉住了吊车,爬了进去。吊车往上升,水也跟着往上涨,好在吊车升得快,终于将杨致行拉出了水面。
杨致行趴在吊车里向下一看,不远处还有几个人在水里挣扎。突然,一个浪头过来,这几个人都不见了。
吊车将杨致行拉上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往下放。这一次放下去,一个人也没有吊上来。而井下还有几百号人呢。
得知矿井下发了水,矿里很快调来了抽水机。无奈水势浩大,六台大功率抽水机不停地抽着,水还在一个劲地往上涨。
丹河煤矿透水事故层层上报到了国务院。国务院闻知井下还有很多矿工,于是从东海舰队调来了一个潜水连,来帮助救援。
潜水连到丹河煤矿后,来不及休息,马上放了一个潜水员下去侦查情况。
潜水员下去时,拿了面锣,跟开吊车的人说,“敲一下,就往上拉。敲两下,往下放。”
这个潜水员坐着吊车到了井底,一看黑咕隆冬,激流滚滚。就赶紧敲起锣来,上边开吊车的人听到敲了两下,就继续往下放。
这个潜水员一看,吊车不升反降,吓得都哭了。眼看吊车在水里被冲得七歪八扭,水就要没过脖子,上边开吊车的人发觉不对劲儿,才赶紧又把潜水员拉了上来。
潜水员上来后,把那个开吊车的臭骂了一通,然后跟抢险指挥部说,“井下不适合潜水作业。海里的水是透明的,流动也没有这么快。井下的水里混着煤粉,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
抢险指挥部明白通过潜水救人是不可能了,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抽水。
煤矿发大水了,杨致行没有回家,一直在矿井帮忙救援。
矿井里的水一直抽了半个月才降了下去,又抽了一星期,才终于能下人了。
杨致行因为对井下熟悉,就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下了矿井。很快,在矿井里就找到了一具尸体。不久,找到的尸体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隔了几天,水位又下降了不少。救援人员正趟着水往前走,突然看见前边有一束光闪了一下。隔一会,又闪了一下。
“有活人”。大家兴奋得往前冲,很快水就没到了脖子,冲不过去了。
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上边,于是又加大了马力抽水。
终于,水变浅了。杨致行因为会游泳,就自告奋勇地带了一包饼干,游到了前边的高地。到那儿一看,发觉还有十几个人活着。他把饼干放下后,就又游了回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听说前边高地上还有活着的人,救援队里的每个人都很兴奋。
很快,这十几个人就被抬了出来,送到了井上的医院。
后来问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他们讲了一下自己的故事。
井下发大水时,大家都朝着井口跑。跑到那块高地的时候,前边水很深,就跑不过去了。后边水也很深,也过不去。那块高地就成了水中的一个孤岛。水哗啦哗啦往上涨,岛越来越小。十几个人都被困在了这个小岛上。眼看水慢慢涨过肚脐,大家都要没命了,后来突然不涨了。一开始,大家都很慌乱。乱了一阵,也出不去,有个年长的工人说,急也没用。现在,大家要沉着冷静,好好想想办法。
于是,人群安静了下来。那年长的工人就让大家先不要动,保存体力。将所有的矿灯都搜集起来,每次只准开一盏。将能吃的东西都搜集起来,统一分配。泡在水里很冷,大家就都挤在一起取暖。一直泡了三天,水才开始慢慢地往下降了。
大家轮流值班,观察周围情况。在一个人值班时,其他人就要休息,不准乱动,以节省体力。
一开始,大家还想着上边的人应该能很快就下来搭救他们。
五天过后,仅有的一点食物都吃完了。肚子就开始饿得慌。
饿得不行了,就开始吃皮带。皮带咬不动,就用牙齿一点一点咬,咬下一点后,就放在嘴里慢慢嚼,嚼得稀烂了,再慢慢下咽。
后来把皮带吃完了,又开始吃皮鞋。
又过了一星期,皮鞋都吃完了。很多人都饿得受不了了,就开始嚼煤渣。
还是那个年长者说,要轮流睡觉、轮流值班。每睡两个小时,值班的人就要摇醒一下睡觉的人。如果不摇醒的话,可能那些睡觉的人就永远醒不过来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还是没有人来搭救,人们也越来越绝望,气氛也越来越压抑,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肯定出不去了。尽管,求生的一线希望还依然在支撑着微弱的生命之火。
这样又躺了三天。
后来看见水位降低了,有个人就想涉水过去。走了十几米远,就到了深水区,只好又返了回来。返了回来的时候,撞到了一具漂浮的死尸。于是,将这具死尸身上的鞋和腰带剥了下来,带回到岛上一人一口轮着嚼。
嚼完后,又有三天没吃任何东西了,却突然听见了喊声。于是,赶紧将矿灯打开,对着喊人的地方打过去。这样,在井下过了三个星期,终于被救了上来。
这十几个人是井下唯一的存活者。接下来的救援工作,拉上来的全是尸体。有的浮肿的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煤矿出了这么大的事故,王和平作为安全员,就被撤了职。而杨致行因为积极参与救援,煤矿决定聘用他为合同工。
杨致行回到家里后,跟周玉珍和蒋佳洁说了事故经过和成为合同工的消息。
周玉珍听了,斩钉截铁地说,“儿啊,下煤矿太危险了。就是给咱正式工,咱也不去了。你看这两年煤矿上出了多少事?前年钱念善被砸断了腿,现在走路靠轮椅。现在又发大水死了这么多人,想想就后怕。咱们一大家子,全靠你一个人。你万一有个闪失,你老婆、孩子和老娘我可指望谁啊?以后哪怕是穷死饿死,你也不准再下煤矿了。”
杨致行听了,也心有余悸。
第二天,王和平跑来跟杨致行发了一通牢骚,“我在出事前两天就发现矿壁湿漉漉的,跟队长说不要再往前挖了。队长让我探水,连着探了好几次都没有水出来。于是,队长就说矿壁湿漉漉很正常,让接着往前挖。现在出了这么大事,我却成了替罪羊。”
杨致行想了想,对王和平说,“不让干就别干了吧。煤矿上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真是太不安全了。即使八抬大轿抬我,我今后也不下煤矿了。”
不下煤矿了,杨致行就在家里一边督促杨芥子的学业,一边看书。
这几年,杨致行逢书就买,家里已经搜集了不少书,包括很多医学书籍。
自从卫向东改行当工人后,村里就没了医生。大家听说杨致行懂医道,就在生病时来找杨致行看,杨致行倒也说的头头是道。
杨致行得知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就问杨芥子,“你考了全班第几名?”
杨芥子说,“第四名。”
杨致行接着问,“班里前三名是谁?”
杨芥子说,“第一名是钱秀丽,第二名和第三名是王新梅和郑金龙。”
杨致行说,“人家这都是用了功的。如果你用功学习,也能考到前三名。”
杨芥子听了,嗯了一声。
正说着,周建国进来了,对杨致行说,“周忠革现在正上初二,不肯好好学习。自从看了电影《少林寺》以后,就非要去少林寺学武不可。怎么劝都劝不住。前两天还偷家里的钱想坐火车去河南。你说这可怎么办?”
杨致行说,“现在这社会有枪,学武能有什么前途?还是应该上学才行。”
周建国说,“我也是这么说的,上学要紧,可是他非要去学武才行。咱家怎么能出这种人?”
杨致行听到这里,说,“孩子如果非要去学武,你不妨让他去学吧。行行出状元,只要他能好好学武,将来也会有出息。你大爷爷周盛东,当年不就不肯学文,非要学武吗?这可能也是家风吧。”
周建国听了,感觉有所触动,又聊了一会儿天,就走了。
期末考试结束后,就是麦假。
不用上学了,芥子高兴坏了。在麦假期间捡麦穗、看麦子、跳麦垛,玩了个不亦乐乎。一直到快开学,才想起假期作业还没有开始做,又紧赶慢赶补了三天作业,才终于勉强做完。
开学后,老师也没检查作业,就宣布,“从今天起,二年级就正式开始了。冯志军当班长,郑金龙当学习委员,钱秀丽当生活委员,王新梅当劳动委员。”
芥子听到老师没有提自己,就举起手来问,“我当什么班干部呢?”
老师说,“你不要当班干部了,要专心好好学习。”
芥子听到这里,感觉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也就高兴地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隔了几天,才听到有风声传出来。
原来,钱秀丽考了第一名,是大家预料之中的事情。而杨芥子这个傻瓜居然考了第四名,则让很多人都愤愤不平。因为,在入学时杨芥子可是连十都不会数的。一年下来,谁想到竟然考了全班第四。
冯援朝看到冯志军只是考了第九名,连杨芥子都不如,很是着急。左思右想,认为冯志军没有考好,是因为没有当上班干部的缘故。因为凡是班干部都考得好,就连杨芥子那么傻的人,就因为当了个劳动委员,还考了第四名。所以,要想让冯志军考好,就非得当班干部不可。于是,冯援朝就偷偷地给老师送了礼,要求让冯志军当班长。
于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冯志军就成了班长。
这一点让每个同学都很惊讶。
不过,惊讶归惊讶,班长是老师指定的,同学们毫无办法,也就认了。
冯志军当了班长,就摆起了班长的威风。尤其是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谁如果敢东张西望,就会捱冯志军的板子。
为了不捱板子,很多同学就和冯志军套近乎。
在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喜欢玩《西游记》的故事。有人扮孙悟空,有人扮猪八戒,有人扮唐僧,有人扮老妖,有人扮小妖。
唐僧的角色,一直是芥子扮演的。这个角色基本就只有两个场景,一个是被妖怪绑着,一声不吭。另一个是说一句话:“徒儿救我。”因为这个角色看着窝囊,小朋友宁愿当小妖,也不愿意当唐僧。杨芥子也不愿意当唐僧,但是所有人都认为杨芥子最适合当唐僧,于是芥子只好专心扮起了唐僧。
最重要的角色自然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能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所以每次都是为了争演孙悟空而弄得不可开交。争了几次,最后的结果是轮流当孙悟空。
现在,冯志军当了班长。没人敢跟冯志军争了,于是冯志军就固定地当起了孙悟空。其他人呢,只能轮流当猪八戒,沙和尚,妖怪之类的角色了。
于是,杨芥子就和冯志军搭档了好长一段时间扮演唐僧师徒二人。
杨芥子喊一句:“徒儿救我。”
冯志军就说:“师父莫急,看俺老孙。”
清明节到了,学校组织去莒山植树。提前一天,蒋佳洁做好了烧饼,给芥子放到了书包里。第二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走了三个小时,到了莒山。吃过干粮,喝过水后,就开始植树。一直植了一下午,然后往家走。
回到家后,芥子对玉珍说:“那莒山的莒字,我一直以为是举重的举。谁知道是上边一个草头,下边一个吕洞宾的吕。”
玉珍说:“孙子乖,都学了这么多字了。”
芥子说:“不是上课学的,是今天植树时小朋友告诉我的。你说,为什么取这么个生僻字呢?还不如去掉那个草字头,叫成吕山呢。”
玉珍说:“莒山就是莒山,是古辈千年的人传下来的。哪能叫成吕山呢?”
芥子说:“这古人也太笨了,不就是一个地名吗,用个简单字多方便?如果大家一开始都叫这座山吕山,它不就成吕山了?”
玉珍说:“你不要瞎说。这里边有典故在里边呢?想不想听?”
芥子一听有故事,就来了兴趣,要求玉珍讲。
玉珍就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周朝,周天子分封了很多个国家。我们这儿呢,属于晋国。在山东呢,除了齐国和鲁国外,还有一个莒国。这个莒国呢,当年也算一大国,齐桓公就是从莒国回国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并由管仲辅佐,建立了霸业。成语勿忘在莒就指的齐桓公的事迹,提醒他不要忘了过去的生活。
后来晋文公重耳当了晋国国君,晋国就强大起来,接替了齐国的霸业,莒国就加入了晋国的联盟。后来呢,楚国强盛起来,消灭了莒国。晋国国君见莒国国君无处可去,就让他来到了我们这儿,这就是莒山的由来。”
芥子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这座山为什么叫莒山,而不能叫成别的什么山,就问周玉珍:“你是怎么知道的?”
周玉珍说:“我也是小时候听老人们讲的。我们这儿呀,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故事,每一道岭都有一个传说。你喜欢听的话,以后都讲给你听。”
正在这时,陈守信跑了进来,喊芥子:“《西游记》要开始播放了,去看吗?”
芥子说,“去。”说着就和陈守信往李喜顺家跑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